×
中国疫苗和免疫

浅谈对布鲁氏菌病的认识及防治

1 布鲁氏菌病

(1)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其为乙类传染病。

(2)布鲁氏菌是兼性细胞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球杆状菌或短杆菌,宽 0.5~0.7μm,长0.6~1.5μm,无芽孢和荚膜,无鞭毛不能运动,最适生长温度为 37℃,最适 pH 为 6.6~7.4。

2 正确认识布鲁氏菌病

2.1 布鲁氏菌病的影响

2.1.1 阻碍畜牧业发展:由于家畜患布病常出现流产、不孕、空怀、繁殖成活率降低、牲畜头数明显减少。

2.1.2 经济损失严重:家畜感染布病不但影响其繁殖、发展,而且奶牛产奶量下降,肉用牛、羊掉膘,产肉量减少。

2.1.3 影响人身体健康:人患布病常常因误诊误治而耽搁,转为慢性,造成反复发作,长治不愈,不仅摧残人体而且给人们精神带来痛苦,丧失劳动能力,给经济生活带来困难,严重的可以造成死亡。

2.2 布病症状

2.2.1 布病羊临床症状:母羊流产和乳腺炎,公羊出现睾丸炎和精囊炎。

2.2.2 布病牛临床症状:母牛流产,公牛睾丸炎、附睾炎、精囊炎。

2.2.3 布病猪临床症状:猪也是以流产为特征,也可排菌。

2.2.4 布病人临床症状:临床表现为潜伏期一般为1~3周,平均两周。少数患者可长达1年以上。前驱期,多数病人起病急,没有前驱症状,发病一开始就表现为恶寒、发热、多汗等急性期表现。

2.3 传染源

2.3.1 传染源、宿主: 家畜、野生动物、驯化动物都可以是布氏菌的宿主。布病往往先在家畜或野生动物中传播,随后波及人类。其中羊、牛、猪在布病流行病学上最为重要。

2.3.2 布氏菌抵抗力

布氏菌有较高的抗灭活能力。对湿热、紫外线、常用消毒剂、抗生素等比较敏感;对干燥、低温有较强抵抗力。

2.4 传播途径

(1)经皮肤粘膜接触传染:这种感染常见于职业人群中,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或在饲养、挤奶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可经皮肤微伤或眼结膜受染;也可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而受染。

(2)经消化道传染:食用被病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食生乳以及未熟的肉、内脏而受染。

(3)经呼吸道传染:病菌污染环境后形成气溶胶,可发生呼吸道感染。

(4)上述三种途径在流行区可两种或三种途径同时发生。

(5)其它,如苍蝇携带,蜱叮咬也可传播本病。

(6)传播因子:含有布氏菌的各种污染物和食品均可成为传播因子。

3 疫苗

(1)活疫苗,弱毒疫苗贮存和运输的不便、储存期较短,这些缺点也限制了它的应用。我国人用疫苗为104M。

(2)灭活疫苗,研制周期短、使用安全、易于保存,但是由于活疫苗接种后不能再动物体内繁殖,因此使用接种剂量较大,免疫期短。现在,限于以上缺点,对于灭活疫苗的应用比较少。

(3)其它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基因缺失疫苗、基因工程重组疫苗、抗独特型疫苗、联合性疫苗。

4 防治对策

(1)采取以检疫淘汰病畜为主,免疫健康家畜,开展健康宣传,加强布病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疗的综合防治措施。

(2)建立多部门联合工作机制,如发现人间及畜间疫情,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排查疫情,有效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人间布病流行。

(3)加强畜间布病检疫、免疫和畜产品流通环节检测工作,杜绝病畜肉、奶上市。

(4)实施产地和流通环节家畜的检疫申报制度,防止布病病畜的传输。

(5)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自我保护能力。

(6)在临床医生中开展培训,减少布病的误诊和漏诊。

(7)养殖场应该注意:提倡自繁自养,控制精子的质量,人工授精操作应该防护得当;加强场区建设与消毒;定期检测与不合格淘汰制度;定期疫苗免疫和新生家畜补免工作;加强养殖场管理,注意员工防护。

5 治疗

5.1 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是:①早治疗,诊断一经确立,立即给予治疗,以防慢性化;②联合用药,剂量足,疗程全,一般联合两种抗菌药,连用2~3个疗程;中医结合。③中医包括蒙医、藏医和汉医;综合治疗。以药为主,佐以支持疗法,以提高患者抵抗力;④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注意事项:①休息。②饮食。应增加营养,给高热量、多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并给足够水分及电解质。③出汗要及时擦干,避免风吹。④对症治疗。⑤心理疗法,增强信心。

上一篇:水生动物病原微生物学思政案例 ——天花病毒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