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疫苗和免疫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论文_接种不同种类新冠疫苗后

文章摘要:目的比较接种不同种类新冠疫苗后发生突破性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中该类患者诊疗提供借鉴。方法以2021年6月1日—2021年11月1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诊治的接种不同种类新冠疫苗后发生突破性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接种疫苗的种类,分为核酸(mRNA)疫苗组、腺病毒载体(Ad)疫苗组和灭活(Vero细胞)疫苗组,通过比较三组患者的人口学特点、临床表现、血检结果、新冠抗体、肺部影像学、治疗方案及病情预后等,总结出接种不同种类新冠疫苗后感染新冠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共有46例mRNA疫苗组、28例Ad疫苗组和225例Vero疫苗组患者纳入分析,所有患者均完成全程2剂疫苗接种(除了接种强生疫苗为1剂),三组疫苗患者末次疫苗接种至发生突破性感染的时间间隔分别为(44.60±18.29)、(50.83±17.49)及(68.35±38.43)d,Vero疫苗组患者第二针疫苗接种至发生突破性感染的时间间隔最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白细胞、淋巴细胞、肝肾功能、心肌酶学、D-2聚体、氧合指标、炎症指标和入院时IgG抗体滴度等指标以及肺部影像学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程1周及2周时的IgG抗体滴度,灭活疫苗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平均核酸转阴时间分别为(11.15±7.70)、(10.87±6.85)和(13.71±9.36)d,Vero疫苗组核酸转阴时间最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种不同种类新冠疫苗的COVID-19患者,以中年男性为主,临床分型以无症状感染者居多,而确诊型患者中常见有咳嗽咳痰、咽喉不适、鼻塞流涕等临床症状,肺部影像学可见单发或多灶性的位于胸膜下或血管束周围的磨玻璃渗出和(或)实变影病灶及纤维条索影等,氧疗及中医中药等常规治疗方案仍持之有效。接种mRNA及腺病毒载体疫苗后发生突破性感染的患者,比接种灭活疫苗的突破性感染患者,在病程早期产生更高滴度的IgG抗体,但不管接种何种疫苗,患者均预后良好。

文章关键词:

论文分类号:R563.1;R186

上一篇:生物学论文_用于病毒拯救的稳定表达琥珀正交系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