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疫苗和免疫

疫苗耗材产能盲目扩张露苗头,警惕重蹈“口罩

  国内外新冠疫苗接种正逐步推开,据国家卫健委3月24日发布的数据,截至3月23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疫苗8284.6万剂次。与此同时,疫苗注射器、玻璃瓶等耗材市场需求量剧增,相关企业紧急增资扩产,同时也有不少行业外公司进军疫苗耗材生产领域。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调查发现,尽管目前部分疫苗耗材及原材料供应紧张,但短期急速扩张、一哄而上极易出现产能过剩,市场供需形势可能急转直下。

  业内专家呼吁相关部门有序引导,遴选真正有技术实力的企业聚焦“卡脖子”技术攻坚,扭转部分原材料、装备长期受限的现状。

  新冠疫苗引爆商机,相关耗材企业抓紧增资扩产

  位于江西省进贤县的江西洪达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其普通疫苗用注射器组装车间正抓紧生产,记者看到注射器的半成品外套、芯杆、胶塞、注射针经过几道工序后,一包成品注射器就组装好了。

  据公司生产部经理王小珍介绍,目前公司实行24小时倒班生产,全厂1毫升规格的普通注射器产量每天超过120万支,主要用于新冠疫苗的接种注射。

  作为一家长期从事注射器生产的厂家,目前洪达公司市场份额位居全国前列,现有8条注射器生产线。“面对不断增长的国内外市场需求,从去年8月开始,我们就在积极扩产。今年以来我们普通注射器产量增长了20%。”洪达公司总经理王海银说。

  “国内一般规模的企业每天生产20多万支1毫升注射器,去年我们的产能是每天100多万支,在满足市场供应方面调整得很快。”王海银说。

  据了解,疫情暴发前,全国每年注射器产量约260亿支,其中1毫升注射器产量不足15%。随着国内外新冠疫苗接种相继铺开,1毫升疫苗用普通注射器等规格产品需求量持续放大。

  浙江省玉环市是国内注射器生产技术、模具和自动化装备最为集中的地区。记者在浙江康康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调研时看到,出库区共2500箱、200万支1毫升注射器正在装车。

  “这是一家美国企业委托我们代工的注射器。”公司总经理郭春介绍,由于全球疫苗接种计划的推进,公司从去年12月份至今获得多份2000万至3000万支注射器的出口订单,小容量注射器产能已处于满产状态,而疫情之前500万支的订购量则是大单。

  为确保常用的1毫升疫苗注射器最大程度节省稀缺疫苗,该公司快速通过技术调整,将带可拆卸针的1毫升注射器的残留量有效控制在0.035毫升以下,既方便医护人员操作,又达到了节省疫苗的目的。

  康康医疗器械所属的万邦德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守明表示,为满足市场需求,已加快集团新产业园的注射器生产线建设,在2021年6月前后普通注射器产能将从每月2000万支扩大到9500万支左右。“从整个行业来看,目前国内注射器生产企业保国内供给没有问题。”赵守明说。

  除了普通注射器,管制注射剂瓶以及预灌封注射器市场需求也快速上升,某疫苗玻璃瓶龙头企业负责人表示,产量能力备受关注,目前企业全力拉动产能,所有预灌封注射器全部用于国内疫苗生产企业。

  原材料、装备供不应求,盲目扩张恐现“劣币驱逐良币”

  多位疫苗相关耗材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大量企业都在新增生产线、提高产能,也有一些看好未来前景的新企业涌入该行业,但已有诸多问题矛盾凸显亟须引起重视。

  一是原材料及装备依赖进口,掣肘企业扩产步伐。山东一大型注射器生产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所生产的预灌封注射器所需的生产装备、中硼硅玻璃管、注射针、护帽、胶塞以及粘胶剂均依赖向德、美、法、爱尔兰等国进口,“目前原材料和设备供应全球都紧张,国外企业也是优先供应本国,导致给我们供货周期加长,风险增加。”该负责人说。

  二是盲目扩张露苗头,重复建设多、技术攻坚少。疫情期间由于市场需求量增加,企业都在扩产。业内人士提到,目前许多企业都是重复建设,例如西林瓶国内的产能完全足够应对当下的市场需求,但仍有企业继续投产。

  硼硅玻璃管原料供应企业德国肖特、康宁都在国内建生产线,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原料供应不足的现象,国内有多家企业也建成或刚投入,业内人士表示希望这些原料企业能以高质量高标准的投入,对标进口原料质量,沉下心来研究攻坚玻璃原料的核心技术夯实自己,切忌在质量基础不稳定时就快速扩张增产。

上一篇: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执行秘书:期待与中国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