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接种疫苗是防疫最有力途径 中国明年或实
中国网5月12日讯(记者 林伊人)5月9日,中科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通过视频接受了日本知名智库、民间非营利组织言论NPO代表工藤泰志的采访,就中国疫苗研发、接种等情况解疑释惑,回应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疫苗的关切。
高福表示,自去年武汉“解封”及病毒“清零”后,中国疫情整体防控得当,再未现大规模流行。实践表明,疫苗能为疫情防控发挥有效作用。中国将稳步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并有信心实现“今年上半年为40%中国人口(约5.6亿人)接种新冠疫苗”的目标。
“这离不开广大医务工作者、疾控人员和社区一线工作人员的支持和努力。”高福表示,过去近一年中,大量疾控工作人员、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奋战在基层疫情防控工作第一线,这既是中国疫情防控工作的独到之处,也为当下大规模开展疫苗接种提供了有力保障。
高福表示,在推进疫苗接种过程中,中国优先为医务人员、安保人员、海关工作人员、疾控机构人员接种,再逐步为餐饮业从业人员、高校学生、大型活动工作人员接种,其次为老年人和患有基础疾病人群接种。这是基于目前疫情已经在中国得到有效控制、不存在大规模流行情况进行的合理规划。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传染病要想得到终极控制,需实现群体免疫。对此,高福表示,疫苗是防控传染病最有力的措施,中国国内目前已有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三类疫苗投入紧急使用或附条件上市。接种疫苗是在中国实现群体免疫的必经之路。
目前,中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累计超3亿剂次。预计到明年,中国新冠疫苗接种可以达到国际普遍认为的实现全民免疫的标准,这意味着在中国将有9-10亿人接种新冠疫苗。
谈到中国疫苗的研发工作,高福表示,目前全球正在布局7条新冠疫苗研发技术路线,中国疫苗研发已覆盖其中5条路线,成果可谓举足轻重。中国早已启动了目前在国际社会上广受关注的mRNA疫苗研发工作。5月7日通过世卫组织紧急使用认证的中国新冠灭活疫苗有效性可达79%,对重症及死亡病例的保护效力接近100%。
此外,中国也在持续与世界各国开展广泛的疫苗研发合作,共享疫苗研发成果。中国愿与世界各国一道,通过技术层面合作,在全球范围内筛选出更适合人类的优质疫苗,团结一致战胜新冠病毒。
“回顾过去一年多与病毒抗争的经历,我们相信人类已看到曙光。人类或许并不能立刻将新冠病毒彻底赶出地球,但能够通过接种疫苗在降低疾病负担的前提下,与病毒共处。“高福说,”这道曙光将引领世界各国携手走出阴霾,推动生产活动、社会交往、国际交流等重回正轨。”
以下为采访实录:
工藤泰志:中国提出今年上半年计划为总人口的40%(约5.6亿人)接种新冠疫苗,这个目标能够实现吗?如果能实现,将通过怎样的方式实现?
高福:自去年武汉“解封”并病毒“清零”后,中国疫情整体防控得当,除部分地区因输入病例(病毒)引发当地小范围反复外,再未出现大规模流行。实践也已经表明,疫苗接种工作的逐步开展正在使疫情在部分国家得到有效控制,疫苗能够为防控疫情发挥有效作用。
因此,中国将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原则,稳步推进疫苗接种工作,中国有充分的信心实现该目标。鉴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情况,目前开展疫苗大规模接种工作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种。
工藤泰志:您刚才提到中国在推进疫苗接种过程中合理规划了优先接种地区、人群、行业等。日本的情况有所不同,医护人员优先接种后,逐步开始为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高危人群接种。您如何看待两国的区别?另外,日本目前全国接种疫苗人数仅为200万人(注:最新数据约为350万人),接种率仅为2%左右。目前较突出的问题是自身已接种疫苗并可以为他人提供疫苗接种服务的医护人员严重不足,如何确保足够的医护人员成为当务之急。中国是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的?
高福:众所周知,目前疫情已经在中国得到有效控制,不存在大规模流行的情况。基于这种情况,中国优先为医务人员、安保人员、海关工作人员、疾控机构人员接种,再逐步为餐饮业从业人员、高校学生、大型活动工作人员接种,其次是老年人和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
此外,中国之所以能确保足够的医务和疾控人员投入疫苗接种工作,离不开广大社区一线的努力。过去近一年中,有大量疾控工作人员、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奋战在基层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线,这既是中国疫情防控工作的独到之处,也为当下大规模开展疫苗接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上一篇:一支新冠疫苗背后的中国速度
下一篇:没有了